FZ∕T 12014-2014 针织用棉色纺纱

ID

FC2A6C49192C46BBA7F69EDCEA20D0E6

文件大小(MB)

0.7

页数:

11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8-16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59.08020,W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L,FZ/T 12014—2014,代替 FZ/T 12014—2006,针织用棉色纺纱,Cotton color yarn for knitting,2014-12-24 发布2015-06-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针织用棉色纺纱,FZ/T 12014—2014,*,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 www.spc.net.cn,总编室:(010)64275323 发行中心:(010)51780235,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开本880X1230 1/16 印张0.75 字数18千字,2015年3月第一版 2015年3月第一次印刷,*,书号:155066 丒 2-28338,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FZ/T 12014—2014,刖 5,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FZ/T 12014—2006《针织用棉色纺纱》,本标准与FZ/T 12014—2006比较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第3章分类,将100 m 标准质量和标准干燥质量的计算放入附录A中,删除线密度要,求内容;,对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カ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原"百米重量变异系数”)、线密度变,异系数(原“百米重量偏差”)、千米棉结等指标进行了调整;,取消顺降指标考核,按技术要求中最低ー项品等评定;,改变原有取样方式,调整为直接对成品取样,本标准由中国纺织エ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印染分技术委员会(TC 209/SC2)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江阴市茂达棉纺厂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浙江康达盛化纤有限公司、江苏康妮集团公司、江阴市天华纱业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エ业技术监督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卫国、黄林海、朱翠云、李琴娟、叶俄春、樊健美、喻鼎、周爱明、王憬义、胡英杰,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FZ/T 12014—2006o,I,FZ/T 12014—2014,针织用棉色纺纱,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针织用棉色纺纱产品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本标准适用于环锭纺针织用棉色纺纱,本标准不适用于特定用途环锭纺针织用棉色纺纱,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 3292.1纺织品 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 第1部分:电容法,GB/T 3916纺织品 卷装纱 单根纱线断裂强カ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GB/T 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 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GB/T 392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GB/T 4743—2009 纺织品 卷装纱 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GB/T 4841.3 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 2/1、1/3、1/6、1/12、1/25,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FZ/T 01050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FZ/T 10008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标志与包装,FZ/T 10021—2013 色纺纱线检验规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针织用棉色纺纱cotton color yarn for knitting,由一种及以上染色棉纯纺或染色棉与本色棉混纺而成的有色纱ユ,32,明显色结 visible coloured nep,由染色的和本色的未成熟棉或僵棉因轧花或纺纱过程中处理不善集结而成的、颜色显现的棉结,4产品分类、标记,4.I 针织用棉色纺纱以不同颜色、不同生产エ艺和线密度分类,4.2 针织用棉色纺纱中棉原料代号为C,精梳生产エ艺的代号为J,针织用纱代号为Ko,4.3 针织用棉色纺纱标记时,应在线密度前标明纱的颜色代号(或色卡号)、生产エ艺过程代号、原料代,FZ/T 12014—2014,号,在线密度后标明针织纱代号Q,示例:麻灰(或相应色卡号)19.7 tex针织用精梳棉色纺纱,应写为:麻灰(或相应色卡号)J C19.7 tex K0,5要求,5J项目,针织用棉色纺纱的技术要求包括单纱断裂强カ变异系数、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线密度,偏差率、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千米棉结(+ 200%)、明显色结、十万米纱疵、色牢度(耐皂洗、耐汗渍、耐,摩擦)、色差及安全性能要求,5.2分等规定,5.2.1 同一原料、同一色号、同一エ艺连续生产的同一规格的产品作为ー个或若干检验批,5.2.2 产品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指标者为等外品,52.3针织用棉色纺纱质量等级根据产品规格以考核项目中最低ー项进行评等,并按其结果评定针织,用棉色纺纱的品等.,5.3技术要求,5.3J 针织用普梳棉色纺纱技术要求,针织用普梳棉色纺纱技术要求按表1规定,表1针织用普梳棉色纺纱的技术要求,单纱断裂,公称线密度,tex,等,级,强カ变异,系数,%,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cN/tex,色棉,=50……

……